每个生命
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十月怀胎”是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甜美时光。
可是总有一些宝宝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这美好世界。

大家见过这么小的人儿吗?我就是这么小的人儿!我只在妈妈肚子里生长了26周,出生时体重仅650克,小脚丫还没有成年人的拇指粗,护士阿姨们都叫我“袖珍宝宝”。刚出生时我的皮肤是胶冻状的,一碰就破,更危险的是阿姨说我呼吸不好、体温低、血压也低。
不过,经过医护阿姨们70天的悉心照料后,我已经出院啦!

"刚刚入院时宝宝只有巴掌大,除了微弱的呼吸,几乎没有动静。我们都觉得好难救活。这是我们科室接诊的孕周最小的宝宝,我们觉得压力好大。"
新生儿科主任刘晓会立即组织医护人员推着暖箱把宝宝接回到新生儿科,一场与生命博弈的“战斗”悄然打响。
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在科主任刘晓会和护士长康会玲的带领下成立特护小组,集中对超低体重早产儿进行管理:
将发展性照顾的理念融入日常护理中,比如制作“鸟巢”,帮助宝宝“回忆”在妈妈子宫里的安全感;
将宝宝的暖箱盖上厚厚的遮光布避免声音、光线等不良刺激对宝宝生命体征的影响;
主管医生张艳翠通过仔细观察宝宝的行为表现,“读懂”宝宝想要表达的“话语”,制定了个体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帮助宝宝度过她生命中最脆弱的时期。
"袖珍宝宝"是我院新生儿科目前为止孕周最小,病情最重的患儿。除常规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促进肺发育,呼吸机辅助呼吸是度过呼吸困难关的必经之路。为减少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同时减少气管插管对患儿的不良刺激,新生儿科仅用了5天有创呼吸机,这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
我们首次为袖珍的他采用初乳涂抹口腔,以增强宝宝的免疫力,在预防感染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营养支持方面,坚持母乳喂养是确保生长发育的关键要素之一。
由于外周血管条件有限,如果没有一条畅通的静脉通道会对救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护士长排除万难,通过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技术为宝宝打通生命通道,为静脉营养支持及后续治疗奠定坚实基础。
"袖珍宝宝"的成功救治,
再次刷新我院新生儿科救治存活
最小孕周危重早产儿的纪录!
在这里我们也要感谢宝宝爸爸妈妈在宝宝住院期间非常配合诊疗护理,对医护人员也充分信任理解,对宝宝的不离不弃。才换得我们的成功。
再小的宝宝也是上天的礼物!
只要家长不弃
我们必定拼尽全力
(新生儿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