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导航
  • 来院交通
  • 患者回访
  • 投诉举报电话
    受理部门
  • 妇幼保健信息
    自助查询
  • 当前位置:健康宣教
    端午时节话养生:中医教您顺应节气调养身心
    发布日期:2025-05-31

      农历五月初五,粽香四溢,艾草摇曳,我们迎来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在中医看来,端午节不仅是一个文化符号,更蕴含着深刻的养生智慧。此时正值仲夏,阳气旺盛至极,天气闷热潮湿,蚊虫滋生,疾病多发,人体也处于阴阳转换的关键时期。遵循中医养生理念,顺应节气变化调养身心,能为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端午时节的节气特点与人体变化

      端午节前后,自然界阳气达到顶点,开始向阴气转化。人体的阳气也浮越于外,而脾胃之气相对虚弱,就像一座房子,外墙坚固,但内部的梁柱却略显脆弱。湿热的环境容易影响人体的脾胃功能,导致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同时,湿邪还易侵袭关节,引发肢体酸痛、沉重等不适。此外,湿热的气候适宜细菌、病毒滋生,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皮肤病等在此时也较为高发,如同湿热的土壤容易滋生杂草一般。

      端午养生的具体方法

      饮食养生:药食同源,祛湿健脾

      粽子是端午节的标志性美食,但粽子多由糯米制成,黏性大,不易消化。从中医角度看,糯米性温,适量食用可温补脾胃,但过量则会加重脾胃负担。因此,吃粽子时要搭配一些具有健脾消食作用的食物,如山楂、陈皮等。山楂味酸甘,性微温,能消食健胃、行气散瘀;陈皮味苦、辛,性温,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

      此外,端午时节宜多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例如,绿豆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作用,可煮绿豆汤饮用;冬瓜性凉,味甘、淡,能清热利水、消肿解毒,无论是清炒还是煲汤,都是不错的选择。荷叶也是这个时节的养生佳品,用荷叶煮粥或泡茶,能起到升发清阳、消暑利湿的功效。

      起居养生:顺应天时,规律作息

      夏季白昼时间长,夜晚时间短,应遵循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的原则。可以适当晚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但晚睡不宜超过 23 点,早起可在 6 点左右。中午适当小憩片刻,一般以 30 分钟至 1 小时为宜,能使下午的精力更加充沛。端午节气候湿热,居住环境要保持通风干燥,避免潮湿。同时,注意增减衣物,避免贪凉,尤其是在空调房中,要避免直吹,防止寒邪入侵。

      运动养生:适度运动,振奋阳气

      虽然端午时节天气炎热,但也不能忽视运动。运动要避免过于剧烈,应以舒缓、放松的运动为主,如散步、瑜伽、太极拳等。这些运动能促进气血流通,振奋阳气,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此时气温相对较低,空气较为清新。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不宜大量饮用冷饮,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情志养生:调畅情志,养心安神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与夏季相应。端午时节阳气旺盛,容易扰动心神,使人出现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要注重情志养生,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传统习俗中的养生智慧

      端午节有挂艾草、菖蒲的习俗,这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蕴含着中医的养生智慧。艾草性温,味辛、苦,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的功效;菖蒲性温,味辛、苦,能开窍化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将艾草和菖蒲挂在门口,其散发的芳香气味可以驱虫避秽,净化空气,预防疾病。

      佩戴香囊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香囊中常含有藿香、佩兰、艾叶、丁香等中药材,这些药材散发的香气具有芳香化湿、提神醒脑、驱蚊防虫的作用。

      药浴同样是端午养生的好方法。用艾草、薄荷、藿香等中药材煮水洗澡,可起到祛湿止痒、清热解毒的作用,尤其适合儿童和皮肤容易过敏的人群。药浴时,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人体,能够调节气血,平衡阴阳。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养生智慧。在这个特殊的节气里,我们应遵循中医 “天人相应” 的养生理念,从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多个方面进行调养,充分利用传统习俗中的养生方法,顺应自然变化,调和阴阳,祛湿健脾,养阳护心,为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文字|临床心理科 李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