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女性的盆底比作是一个篮子的话,那从站立开始起,腹腔就会对盆底产生一定的压力。尤其是女性怀孕的时候,随着宝宝日益的长大,就好像篮子里的东西越来越多,东西越多篮子势必会越来越下坠,最终导致了盆底肌肉松弛损伤。有资料统计,三分之一产后女性会发生产后尿失禁。在国外,产后盆底筛查和康复是作为常规项目开展的,但是国内还没有普及,大部分产后女性忽略了盆底康复。因此特别提醒新妈妈们,切莫忽视产后盆底功能评估。
什么是产后盆底功能评估?
女性在生完宝宝后,是否有尿失禁的现象发生?这让很多新妈妈既尴尬又着急,实在想不明白原因出在哪里。临床调查发现,这种疾病主要是因为产后忽略了对盆底肌的恢复性锻炼导致的。女性因为骨盆肌肉的特殊性而容易受到损伤,导致盆底功能障碍。
20岁以后女性尿失禁的发病率大大高于男性,是因为妊娠和分娩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对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地损伤,剖宫产也不例外。在怀孕时,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指向盆底肌肉,加上子宫重量日益增加,盆底肌肉也就处在持续受压中而逐渐松弛。分娩更是损伤了盆底,导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所以建议经过十月怀胎及分娩的女性朋友在产后都做一个盆底肌肉功能的检查,正确评价自己的盆底功能,以便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及康复。
盆底功能是怎样评估的?
很多人会揣测盆底肌评估一定是非常复杂的检查项目,其实这个检查并不复杂。医生先通过问诊,了解产妇是否出现打喷嚏或咳嗽时漏尿等症状。再通过普通的妇检,观察有无阴道壁膨出或宫颈脱垂,必要时再进行盆底肌力测评。
盆底肌力测评,正常的测评结果应在3-5级之间。不过多数情况下,新妈妈的肌肉力量仅为0-2级,需要进行相应的康复。若产妇出现盆底松弛,医生根据盆底受损的部位和情况,给女性朋友提供不同的治疗方案。
盆底肌对女性的重要性
盆底肌让人感觉非常的陌生,通俗的讲就是骨盆底部的肌肉,它在女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承托和支持着膀胱、子宫、直肠等脏器,具有控制排尿、排便、维持阴道紧缩度等多项生理机能。
当它受到损伤时就会出现盆底功能的障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等一系列盆底损伤与缺陷。最让女性难堪的一些事情就会在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咳嗽、喷嚏、大笑、提重物时不由自主的漏尿(尿失禁),产后阴道松弛致性生活不满意,盆腔脏器脱垂症状逐渐明显。
盆底肌评估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盆底肌评估最好在产后42天进行,这时是产后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机。已育和30岁以上的女性,应在医生指导下尽早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以防后患。在进行产后康复训练时,医生会针对产妇的身体情况进行评估,若有必要可借助机器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
新妈妈产后可在家自行进行“盆底功能操”,具体做法是有意识地收缩阴道,即做提肛运动。训练的强度和时间可以逐渐增加,开始每次收缩尿道、肛门和会阴5-10秒后放松,间隔5-10秒重复上述动作,连续做5分钟,每日两次。